摘要:一个个春节过下来,我突然感觉到,春节期间,各种仪式性的活动和聚会都可以没有,唯独烟花爆竹不可缺。五彩斑斓的光点在夜空飞舞,杂有喧嚣热闹的爆竹声声,逢年过节,没有烟火爆竹,不可能有过年的氛围。
颜强专栏(特约作者 颜强)即便这二三十年来,不论走到哪里,过年时你听到的谈论,都是“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”,大家都有一股往昔不可追的惋惜。以前过年的确年味儿更浓,不过那是在物质相对短缺,家庭和社会生活都不够富裕的环境下,过年是一个相对而言,所有人在物质享受上能够相对放松的一个特殊时间节点,年味儿越来越淡,其实恰恰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。对过年氛围的抱怨,是一种朴实的心理扭曲。
所以不论春晚多么难看,春运车票多么难以购买,只要除夕夜烟花闪烁爆竹辞岁,你总会觉得过年是特别的。
一个个春节过下来,我突然感觉到,春节期间,各种仪式性的活动和聚会都可以没有,唯独烟花爆竹不可缺。这一年春节,我在骤然安静宽松的北京度过,无所事事中每天跑步睡觉看书,相当闲适,接连几天,没有走亲访友,也没有任何聚会。除夕那一夜,虽然也会开着一台电视机供春晚表演,但大部分时间我在另一台电视上看英超。这样的经历中,如果没有烟花爆竹,这个年过得才会真正奇怪。
我甚至想过不要去买烟花爆竹,可孩子有些向往。走到摊上,发现这一年北京的烟花销售真如媒体报道的冷清,两重原因存在,一是整个冬天北京杀人的雾霾,二是勤俭号召声。买点烟花爆竹,虽然行市冷清,价格却似乎比去年更贵,上千元也买不了多少玩意儿。
我心里对烟花爆竹兴趣不大,都说除夕夜和大年初一,各需要放一挂鞭炮,但我们从小被唯物主义无神论摧残着,哪里还有对传统习俗的敬畏?年节中没有什么亲友在旁,更不会在集体无意识驱使下去从众。我想过小小反叛一下,今年就不放爆竹了,最终不想因为我的悖逆而让孩子迷失主流,所以例行公事还是放了两挂。
爆竹声,便是带给大多数人的心理暗示,噼里啪啦声音中,宣泄一年积郁,驱赶霉运,福照来年。孩子如往年般,依旧惊恐爆竹的嘈杂破坏声,但烟火尤其焰火让她喜出望外,还会对着她认为最美的焰火许愿。我不知道这是那一套肥皂偶像剧集里的浪漫桥段,不过焰火确实很美很养眼。
每年这个时候,中国大陆上空,燃放烟火焰火爆竹,烧掉的将是多少钱,好像没有详细统计,我记得一个长沙这样的二线城市,过年烟火爆竹总消费量,两年前似乎是四五个亿人民币,全国总计,几百亿怕也不奇怪。倘有现实功利地去推算分析,这种纯观赏性心理暗示的节日礼仪行为,并不能给你我的生活带来什么直接变化,这样消费的数字也是大得有些离谱。然而在这个安静春节的过程中,从我自己本不欲烟火,到和孩子一起燃放些小玩意儿,回忆起当年每一挂鞭炮都要拆零、吝啬地一个个燃放,我逐渐意识到,燃放烟火的社会感染情绪,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,我们都需要有一种过年的仪式。
这和孔夫子凄惶列国,空腹仍要演周礼,异曲同工。
哪怕烟火爆竹的价格,还是有些过高,每年受伤和火警事件,总不会缺少。当社会富裕、个体质素和环境意识发展到一定时代,像台湾那样禁止单独燃放,却能集体燃放,营造年节氛围,或许也会为一些城市采纳。
成都频道特约作家颜强简介:中国新锐知识分子、网易门户副总编辑、FT中文网专栏作家、前体坛传媒副总裁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 (责编:高伟松)
Copyright © 2012-2023 财富成都融媒体—— 政务融媒体专业服务商! All Rights Reserved .
技术支持:全分享蜀ICP备13003206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27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