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富成都智库颜强分享:(特约作者/颜强)在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开启之前,中国城镇化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,这样的脉络不仅体现在总理的座谈讲话上,也遍布各个分论坛和参会代表之间。中国在走向“新未来”过程中,城镇化的进展,牵动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转型,对全球经济也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。
而这样的推动,也需要巨大的投入。城镇化的本质,关切于人,消除城乡壁垒,极大解放农村人口,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活水之源。
根据各种学界及社会调查分析显示,一个非城镇化居民,要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化,得到城镇化之后享有的医疗保险、教育和社会福利等诸多权益,目前核算出来的经济成本,大约为10万人民币。实现这样的改革转化,最基本的一条,就是如何对根深蒂固的户口制度形成改革。
上下五千年,中国社会不论在历史上的跃进还是倒退,人被捆绑在土地上,为各种户籍制度所约束,早已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传统。有史学家政学家认为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,也有人认为,这是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民族,过度依赖土地从而缺乏外向眼光与雄心之体现。城镇化要面对,绝不止这2.34亿非城镇化社会生产力的城镇化转型。
但10万一个人的转化成本,已经是巨额数字。有海外媒体报道说,城镇化改革的初始阶段,将会针对2.34亿非城镇劳动人口10%进行转化,成本也在2000亿人民币之上,哪怕政府、社会机构和雇佣方各承担三分之一,政府预算中,就这一项,都将超过中国的国防开支。
这样的支出,风险是否太大,看法不一。乐观者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必须完成的使命,完成城镇化转型的新劳动力人群,能成为更积极稳定的消费者,也能提供新增的受教育程度更高、更具备专业素质的劳工人群。
硬币的另一面,则是如果不加快城镇化进程,由于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差距,社会关系产生的变化,可能激化社会矛盾而形成动荡因子。过往政府在刺激内需上的投入,并没有帮助中国经济合理转型,反倒加剧了通货膨胀,数万亿的资金,着眼于事,却不是完全对人服务,最终的绩效评估,后人恐怕还有更多话要说。
在安迪·博瑟姆(STC研究所)这样的经济学家看来,这样的中央政府调控,既然投入巨大,更应该用于城镇化人口转化、消除户口制度限制之上。“从制度上解放中国农村的劳动力人群,既为城市化发展提供最稳定的劳工源,又新增大量城市消费人群,这才是应对经济危机、推进城镇化的解决之道。”博瑟姆写道。
然而2.34亿的人群数字,对任何政府和国家,都是巨大的挑战。城镇化的推进,是前人不敢想象的挑战,是历史性的长远系统工程,却也会是造福当下及后世的实事。(完)
财富成都智库颜强简介:中国新锐知识分子、网易门户副总编辑、FT中文网专栏作家、前体坛传媒副总裁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Copyright © 2012-2006 财富成都融媒体—— 政务融媒体专业服务商! All Rights Reserved .
技术支持:全分享蜀ICP备13003206号川公网安备 51010702000274号